“出口信用风险剧增,我们更加担心货款无法按时到付。”中国家电出口商海信国际经销有限公司黄晓剑说。
黄晓剑说,2009年海信将“风险控制”视为其国际化战略的关键。“我们已成立由公司高管组成的‘风险管理委员会’,对每一个新开发的客户进行资产评估,对于风险较大的客户,我们会购买信用保险以确保安全。”
他表示,目前海信主推将远期结算改为近期结算,在金融海啸中“这样做虽然有困难,但是很有必要”。
大企业对风险规避的措施相对严格,尚避之不及,而中小企业显示出更大的担忧。广交会一些参展商向记者反映,买主都没以前那么“爽快”了,买卖双方的信任感似乎都有所降低。
主营电脑包等电脑周边产品的广州万信达科技制品有限公司产品经理陈见勇告诉记者,今年最大的单才100万美元,连以往的一半都不到。“以往客商会现场下单,但现在很多人只是带了一些样品回去。”许多有意向的客人上午来到广交会,下午就要求去工厂里看看,确定企业的规模还在,才会谨慎下单。
“外贸形势在变化,以往的风险越大收益越大的模式已经过时了。”江苏春兰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冯斌说。作为中国主要家电出口商之一,春兰从5年前开始强调风险内控体系,因而5年来没有出现一笔坏账。
在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广东省分会工作的张华说,商务部的有关抽样调查显示,中国出口业务的坏账率达5%,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0倍,68%的企业遭受过国际买家信用缺失而导致的利益受损。
张华说,广东外贸出口企业也面临信用风险问题。2008年,广东出口额4041亿美元,其中坏账额200亿美元。
在此情形下,出口企业需要做好对进口商的资信调查,根据进口商资信能力合理确定授信额度和托收方式,尽量选择即期付款方式,或者增加代收行担保,积极防范托收结算风险。
由于缺乏全面风险管理的经验,一些企业仍无法把握好出口运营性风险。中国信保广东分公司陈连从说,很多企业之所以出现被骗的情况,主要因为经济形势不好,他们急于获得订单,而宁愿减少预付款。